有了“差生”这个词才开始有差生

当下心情:郁闷

心情指数:★★★★★★

心声:我是差生,一个很差的学生,可有可无。差生是老师最讨厌的,作业本上满是一个个红叉,考试时一张张刺眼白卷,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一无是处,所以我便试着改变自己。于是,我整天默默地留心做好每一件事,有时我殷勤地去帮同学打扫卫生,有时我讨好地去帮老师擦黑板,有时我竟为不小心将一本书掉在地上打扰了别人而不安。我以为这样做同学就会察觉得到我的好,老师也会不再那么讨厌我。

可是我错了,我渐渐地觉得我被别人遗忘了,就像是空气,别人看不到,只有我自己可以感觉到。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开始变坏。我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我开始捣乱课堂纪律:我拽女生辫子、我搞恶作剧、我骂人,可是每当这时,依旧没人理我,知识用那种我受不了的眼神望着我,是可怜吗?不,谁要他们的可怜。我努力让别人记住我,终于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真可恶,我永远恨你。”听了这句话,我竟放声大笑起来,我知道我“成功”了,尽管是恨我。我继续做着坏事,享受着孤独的“成功”。其实我并不坏,我只是不想让别人把我遗忘,我不愿孤独,我希望拥有友谊,我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同。

我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赢得“重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是差生。

(小刚)

解读:

“差生”这个词到底是谁创造的?差生的标签又是谁贴到了“差生”的身上的?

一位语文老师查阅过所有字典,包括《辞海》,也未发现“差生”一词的存在,显然,这是现代学校教育的衍生物。这位老师对所教班中的78名中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差生”的问卷调查, 87.2%的学生提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知道的,因为老师经常严辞“你怎么这么差呀!”,“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还出错!”剩下的那12.8%是在父母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个差生的,因为爸爸妈妈经常用恶毒的语言粗暴地对待孩子,后悔生出了这么笨的孩子。79%的学生因为感觉这个词语格外刺耳而留下了深刻印象,17.4%的孩子则是因为被老师或者家长称为“差生”、“笨蛋”等而记忆在心的。9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差生,87%的学生不愿意称学习或纪律不好的同学为差生。在“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同学”这个问题中,100%的学生提到了“尊重”。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显然,差生和明星一样是被制造出来的。被潜移默化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比其他“非差生”更加敏感,更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对改变自己付出的行为产生的正面反馈更加期待,因此一旦这样的反馈不及时,他们更可能会放弃改变的行为,甚至自暴自弃。因此,与其说“差生”制造了教育的困扰,不如说是对“差生”的教育态度阻碍了差生和老师的共同改变。也许,老师该忘记“差生”一词的存在,甚至“学困生”一词都可以忘记,教育的成败不止在成绩的一线间,不在于错误的过去。也许,“差生”也可以再神经大条一点,忘记那些无意的眼神,不需要去解释一些无意的事情,赢得认同的关键不在于成绩,而是为人。

 

回     音

小刚,如果你将成为“成功”的差生,那你只是让别人过去错误的认识成功了,在为别人坚持错误。

是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曾经给你贴上过差生的标签,你曾努力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你就急急展开反向的行为,就这样真正牢牢把这标签粘在自己头上。你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你是在想用这些行为遮蔽住真实的自我,成为穿着个“差生”外壳的人。当一切按照“差生”的轨迹发展,你的内心其实非常痛,因为这不是真实的你。

也许你忘记了,“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很差的表现;也许你忘记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莫不是有烈火的锻造,哪里来的钢铁?你不觉得放弃改变太早了点。固然春回大地之时,也并非即刻可就能从天寒地冻变成暖意融融,脱掉厚重的“差生”外壳,寒风来袭是难免的,可能你还必须为此感一场冒,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既然你有这样的能力让人记住你是差生,那我相信,你有另外一种更强大的能力,让人忘记“差生”。世界上不是因为有了差生才有“差生”这个词,而是因为有了“差生”这个词才开始有差生。

注:案例故事改变自《中学生心理日记点评》,肖军(著),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