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十四则”

云大附中星耀校区 高二文(一)班早校会

chenhui1

主持人:董昭妤、王梓奚

升旗手:李柯佳

chenhui2

护旗手:张丽娟

chenhui3

护旗手:赵国庆

chenhui4

演讲题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演讲者:李沛桦、杜瑶、何嘉颖、马梓雄

chenhui5

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今天由我们高二文一班为大家演讲。

今天我们为大家演讲的内容是《论语》学而篇第十四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过饱,居住不安稳,做事努力,小心说话,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改正错误,这种人可称好学之人。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品质修养上。古往今来,无数能人志士用毕生经历诠释了这一真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于是刘禹锡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安贫乐道,不拘泥于物质生活的品质不正是论语学而篇十四则的写照吗?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看似安贫,实则乐道。而其所乐何道,我们认为有二:一是因为其志在学习及体味学习的乐趣,所以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重在享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惬意;二是就有道而正,与有德行的人交往,见贤思齐,享受交好友的快乐。

伯牙高山流水的旋律换得子期的心有灵犀;

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换得卧龙先生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

马克思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引发恩格斯的共鸣,《共产党宣言》因此诞生;

海伦·凯勒寻求光明的毅力打动了沙利文老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此问世。

孔子极为欣赏慎言,他不仅自己慎言,也教导学生慎言。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告诉我们要少说话多做事,多思考,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真正好学的人。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懂得了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须的条件。而要做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免陷入物欲进而降低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快努力,全力以赴,并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遇到机会,向有道之人请教,并验证自己所学。如此都能做到,才称得上是好学的人。所以身为云附学子,我们深刻了解了这则语录后更应秉承附中的校训: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谨记圣人教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1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