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五则”

云大附中星耀校区 高二理(四)班早校会

hui31

hui32

主持人:张立翔、林珂

升旗简介:

升旗手:魏思行,他一丝不苟,工作认真,追根问底的学习态度造就了他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冷静面对,积极思考的心态;她微笑待人,乐于助人的生活准则,成就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我们相信,在通往高考的途中,他一定能用知识充盈羽翼,以自信之姿,披荆斩棘,驶向成功的彼岸。

hui33

护旗手:李珠,课间总能找到你奋笔疾书的身影,课上,总能听到你清晰流畅地回答。生活中,你以灿烂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人,你以优异的成绩带动着周围的同学。身为学习委员,你以身作则,小小的肩膀却能担当重任。李珠,理四以你为荣,理四以你为自豪。

hui34

护旗手:何芮杰,她瘦小的身躯阻挡不了知识的种子在她体内生根,她有一颗好强的心,精灵古怪的她从不轻言放弃,她向我们证明着“浓缩就是精华”,她说:“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我们说:“明天夏天,成功之花,一定会为你绽放!”

hui35

演讲题目:《文、行、忠、信》

指导老师:李彩虹

演讲者:张磊、唐小倩、章朝、李亿秋

hui36

演讲稿:

《论语·述而篇》第25则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

这四个方面就是: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忠诚老实,讲究信用。

古人云:“四者有形质,可举以为教。”“四者”即为文,行,忠,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明白四者合而为一的重要性,为后世阐述了不朽的训诫与指导,告诫后人这短短四个字背后每一份不可忽视的重量。

何谓“文”?“文”即各类文化、知识、典籍。孔子曾要求众弟子广泛学习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并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可见孔老夫子对“文”的重视。延伸至今,那便是要求我们广泛的阅读。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凭借阅读来丰富自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现在的我们每天只专注堆满桌面的作业,背各种公式,已然放弃了阅读。这与读“文”之义相差甚远,既无修身也无养性之道。可谓:“夫子之章,可得阐也,而难行之。”

何谓“行”?“行”即阐之,行之。把学到的知识、技艺在实践中展现出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说出的话要用实际行动去实践,这就是“行”。社会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我们只有以实践为笔,才能书写出绚丽的篇章。大禹治水,躬亲实践,终于治水成功。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教育儿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都告诉我们“行”的重要性。所谓:“君子以行举人。”

何谓“忠”?一事一物尽心者即为“忠”。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承诺了就要有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从古至今,称为君子的人皆将道义与诚信作为人生信条。大将岳飞不仅忠诚于自己的内心,更忠诚于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嘉誉。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忠义”传承至今。所谓:“忠者,质之至义者也。”

何谓“信”?“信”即言行一致,取信于人,要求做到谨而信:敬事而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我们自幼便铭刻于心的做人原则,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信誉都是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违背诚信的人无人愿意与之深交,失去诚信就失去了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失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美好品质。所谓:“诚信如圣,生质之美者也。”

如果说“忠”是“文”和“行”的保障,那么“信”就是“忠”的本源。

只有将“文”“行”“忠”“信”四者贯通,才能让“道”真正立足于心,从而提高我们知人处世的能力,才能克制自己:修养身心,自觉守德。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们重温孔子的教导,依然如沐春风,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谨记“四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0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