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二则”

云大附中星耀校区 初二(一)班早校会

hui41

hui42

hui43

演讲题目:《礼》

演讲者:

hui44

演讲稿: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这句话的意思是: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道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众所周知,陶渊明是个极其洒脱的人,而陶渊明的洒脱,归根结底便是他对礼的深度了解,在他不为五斗玉而向乡里小人折腰,留下佩印辞官回家之后,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的心灵已形成了身体的奴仆,无非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他的心灵受了多大的委屈啊!他不愿过这样的生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知可追。”从这样的意境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五柳先生的意义不在于诗中构置了一个虚幻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天下人,什么是礼。“破执而守正。”就是礼,他做到了!“恭而有礼则不劳,慎而有礼则不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那么什么叫勇,什么叫直,像刚刚所说的五柳先生那样无惧辞官,留得清静就叫勇、直吗?恐怕不是,苏轼曾在《留侯论》中论述过真正的勇敢,他把这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说:“故知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直接,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狭者甚大,而其忘者甚远也。”在他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的大业。他们不想平常人一样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们有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然而“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冒犯你时,你能做到不怒吗?你能做到以直报怨吗?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礼来管理自己。大勇融于礼,这样就可以不乱不绞了。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情,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个字前后被提到一百零九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的基石,重中之重,什么是“仁”呢?我想,仁爱首先是一种人格情怀,他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此处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爱,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曹植《白马篇》有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忍如归。”值就是一种仁爱的表现。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此句的意思是: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则老百姓就不至于对人冷淡无情。如果一位在下位的人突然得势,居之上位,那么他还会记得他当初一起奋斗的老同事、老朋友吗?这个问题,没有人敢绝对的肯定,也有没人敢绝对的否定,只能存在一种相对的概念。抛开这些不讲,就谈谈父母对儿女,当父母含辛茹苦的将儿女养大,儿女又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也就越成功。而当孩子与父母分离了,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叫做尊重,孩子应回报父母,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这种尊重就叫做:故旧不遗。

《论语》给予我们的感动是持久不去的。我们要在心灵深处留住它。

《论语》给予我们的感悟是回味无穷的,我们要千遍百遍的咀嚼它。

《论语》给予我们的感悟是灌贯一生的,我们要穷尽一生来追求它。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于丹所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下面请大家与我们一起朗诵这句论语名句。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子笃于亲,则民兴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谢谢大家。

 

20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