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有品质的生活给有品味的人

心理引言: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去应对生活,但从未学会品味生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品味”的概念,以用来替代以往的“应对”。从品味这扇窗,能看到别人的生活。心理学家山姆格斯灵说,“品味能揭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需求,这对生活来说太重要了。”

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去“应对”生活,但从未学会“品味”生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品味”的概念,以用来替代以往的“应对”。

通俗讲,如若说以往的“应对”代表了人们在生活面前的行为反应,那“品味”则侧重人们在生活中对正向情绪的体验。对书籍、音乐、运动乃至艺术品的喜好,很多时候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当我们渴望了解一个人的品味时,往往也是把眼光聚焦在这些物件上。但我们似乎没搞清楚,真正反映一个人品味的是什么东西?

我们一生中欲求许多东西,一个知道他所欲求的是什么的人才是幸福的,但往往是,我们所欲求的与现实间却存在抹不平的差异,那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平衡呢?在这,我们就具体谈谈品味生活的几种策略:

记忆快门

拍下快乐当下的心理快照,留待不快乐时回味。遇到快乐时光,放慢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以一种弹性的生活态度,慢慢咀嚼品味。

自我激励

告诉自己,某种体验多么令人深刻;告诉自己,你多么令人骄傲;同时,对于期望已久的快乐片刻,要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曾为之付出的努力。还记得奥运会上那么多人泪光点点地去亲吻奖牌的瞬间吗?当快乐、成功来临之际,莫犹豫,立即毫不吝啬地表扬自己。

增进感知

通过隔离干扰刺激与聚焦当前刺激来增进感知。当与家人在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享受大餐时,为什么还要去注意旁边的客人呢?为什么还要去注意菜单价格呢?尝试着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美食上,将无关刺激隔离开,争取增进自己当前的感官享受。

向下比较

将自己拥有的感受和别人可能正感受到的更糟糕的感受作对比,或者将现在的情景和过去已发生过的更糟糕的情景作对比,又或者将当前事件与事件可能演变的更加不好的情况作对比。社会上永远存在着一个“人比人”的问题。我们不会因自己的愚蠢而悲伤,只会因比周围的人更蠢而痛苦。那么,我们何尝不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呢?

全神贯注

尝试不去思考,而是集中心思于当前时刻,并尝试失去对时间的感知,仅感知“当下”。想象一下,你上一次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是什么感觉?彼时彼刻,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你失去了对“过去”的追念,你也不再拥有对“未来”的幻想。

行为表达

自然地将自己的积极情绪用行为表达出来,真实地袒露自己,将自己的幽默和给对方的爱表达出来吧。

(摘自心灵咖啡网)

 

撰稿人:李洋洋

                                     供稿部门:阳光动力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