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云大附小2013-2014下学期第八周升旗仪式演讲稿)

什么是修养?修养是指一个人长期养成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涵养,以及在思想、理论知识和技艺方向所达到的水平造诣,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个人魅力的基础。真正的修养不是刻意体现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内涵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

民间有过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使者想故意刁难一下皇帝,出了一道题目问皇帝,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答案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很容易判断。皇帝于是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因为那位老臣的答案是正确的。

使者走后,皇帝问老臣为什么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老臣说:第一个金人,代表一个人在接受外面的信息后,从左耳进右耳出,头脑简单,不经过加工处理,再有用的信息对这样的人来讲也一文不值;第二个金人,代表一个人有嘴无心,听到一些信息后,马上从这个人的嘴里流出去,头脑简单,心中无数,说话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不看对象、没有分寸,因此,这样的人是非不断,难有价值;第三个金人,代表一个人有修养,老成持重,接受外界信息后善于处理,能深思熟虑,心中有数,说话有分寸、讲场合、讲方式、看对象,因此,这样的人有修养、有品位、有价值。

古代先贤孟子从一个人的骨气和尊严方面对修养作了很好地诠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朱熹认为修养来自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礼记·大学》从一个人的责任方面对修养作了很好地讲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代伟人毛泽东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修养与一个人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紧密相关,一个有着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人,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内化为修养。

有一个大公司,招聘部门经理,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的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都没被录用,怏怏而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进纸篓里。这是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的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动之中见修养,细微之处见人品。

个人的修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提高个人修养,关键要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知识素养,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贯穿于一个人整个人生的生活方法、策略、意识和行动中。

     同学们,让我们在细节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做一个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