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2级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高三同学:

你好!

随着2014年高考的结束,2015届的你已迎来了自己个体生命中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人生阶段。通过未来九个月的学习生活,你将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考试技能,将领略到更丰富深刻的生命,将面临你有生以来也许最大一次人生道路的抉择,将因此有很多次认识自我并规划自我的机会,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更加清醒、坚韧、成熟、理性的自我。对于一个完整而充实的求学者来说,“高三与高考”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关,并且是人生中关于未来道路选择的自我定位的一关。现在你终于站在了这个即将走向成熟与新的人生起点上,首先应该恭喜你!

每一届走进高三的同学,对于“高三与高考”无疑都会心怀忐忑,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各种顾虑与不自信甚至莫名的恐惧。其实,最大的恐惧不是来自高考,而是来自对高考恐惧的恐惧,换句话说就是来自对“高三与高考”的真相的不了解。

首先,现在的高考已有别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较高的大学入学率保证了绝大部分认真的同学都能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其次,社会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决定了通过高考升学已不再是唯一的求学途经;再次,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考不上大学不意味着人生就无路可走。

在有了这种认识的前提下,“高三与高考”其实并不是“鬼门关”,而只是我们每个求学者学习生活中必然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高三与高考”也一样,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更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它只是一条需要“小马”勇敢而坚实地面对的“小河”而已。

“高三”是什么?“高考”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般来说,“高三与高考”,是你一生中必经的一道检测你身体健康状况的坎,一道磨砺你人格精神、意志品质的坎,一道验收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的坎,一道检验你家庭教育成败并影响你的家庭未来走向的坎,一道决定你将来是否能知能合一、精神健全地走向社会的坎……

对于即将踏上征程的你来说,“高三与高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通过近九个月的学习,构建一定程度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二、是通过考试技能的训练,能够从容应对高考的选拔性考试,并进入适宜自我发展的高等学府,为自己的人生舞台搭建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三、是通过高三一年中与各种矛盾困难作斗争的磨砺,能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奋斗,能够从容面对未来人生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对于“高三与高考”,许多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以为“高三与高考”就只是提升考试技能的比拼,这种认识正确但欠缺深入。其实,学业竞赛的背后更根本的是学生人格力量与奋斗精神的比拼。所以与其说“高三与高考”是智力因素与学业考分的竞争,不如说是你与众多同龄人人格精神的竞赛,不如说是你对自我原有的非智力因素弱点的挑战。纵观历年高考成功与失败者,我们都会发现,在那些高考成功者身上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学业胜利,更是优良的人格品质与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的胜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也不是在最后三个月内完工。构建成功的高三,既要求你在学业上认真踏实严谨地自律、自省、自查、自强,更要求你在九个月的备考过程中,于自身人格精神上能始终如一地自立、自信、自勉、自救,杜绝盲目自满、自卑甚至自闭的学习心态。

一般而言,“高三与高考”对你的非智力因素有较之以往更多的要求:①能够客观理性地自我定位。②善于自定目标并自我激励。③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心态。④主动寻求帮助并改进现状。⑤养成不定时自省自纠的习惯。⑥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并劳逸结合。⑦减少重复性错误且踏实纠错。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导致高三失败的不良个性心理主要有六种:学习动机盲目化,学习态度懒散化,学习心态情绪化,学习方式自闭化,学习方法盲从化,学习效率低微化。

对于大部分高三同学来说,在高三的九个月里,大致会经历这样四个心理阶段:

一、起步适应期。高三学习生活伊始,对“高三与高考”充满好奇又充满激情,想要励精图治有一番作为,此时,既有面对众多科目与知识点无从下手的茫然与焦虑,又有较之前两年更自觉的反思、筹划与行动能力。

二、稳步提高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与起伏后,许多盲目的激情会逐渐归于平静,渐渐驶入高三学习生活的轨道、敲击出适宜自己提升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开始更科学理性而有规律地学习与生活。

三、高原徘徊期。在进行几个月枯燥辛苦的备考生活后,个别同学会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患得患失、情绪低迷甚至焦躁失眠等现象,这种接近于“高原反应”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是十分正常的,不必着急,只要及时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科学的劳逸结合并适当补充睡眠,就能很快走出备考阴影。

四、和谐冲刺期。在克服了高三多重矛盾与困难的干扰之后,许多同学都能很快走出备考低谷,科学劳逸、不急不躁地踏实迈近高考,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到自我历经多重砺炼后的沉稳与成熟。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同学高三备考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同学能很快直接进入稳步提高的阶段,有的同学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沉陷于难以破茧的低迷。关键是同学们要能够冷静地看待各种困扰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如何才能成功完成高三阶段九个月的备考任务?这一类的指导书籍比比皆是又众说纷纭,将简单的问题弄得极其复杂可畏,其实,最科学也最简化的备考只需踏实履行十六个字即可:“理性定位、科学筹划,忠实践行,定期反省”。

高三伊始,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进行理性定位。在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个性品质、优势学科、薄弱科目等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及合理的自我定位。

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盲目用功。依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制定出的切合个人实际的各学科可能达成的最高学习目标、人格完善目标。目标不可高不可攀,也不能稍加改变就能实现,更不能空洞无物、不着边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高三备考目标应该是在学年总体规划下的学期计划、单月计划、 单周计划甚至单日计划,除学业提升外,还应该有对症下药的高三这一年的意志品质提升计划、身体锻炼计划、休闲方式计划等。

在目标制定出来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忠实践行。你不是为高三备考的一时激情而制定计划,根本目的还是要将高三阶段的任务内容、完成时间、完成方式、检测方式等明确而有条理地展现给备考中的自己,以便能有的放矢、科学高效、有条不紊地依“计”而行。它是今后备考行动的方针与方向而非摆设。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首先,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依据实践效果与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补充完善,前提是“走在对的路上”;其次,协调好学校老师的统一要求和自己的个人计划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内与课外计划相辅相成、互补互进。

如果说“理性定位”是高三成功的前提,“科学筹划”是高三成功的关键,“忠实践行”是高三成功的核心, 那么“定期自结”就是高三成功的保障。每天、每周、每月、每次模拟考测或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备考任务后,如果你能冷静客观地对自己一段时间内学业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得失成败进行反省、总结、完善,将会少走许多弯路、避免许多事倍功半的用功,省下许多无谓的时间。

可以说,自筹与自省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备考与休闲相结合、学科备考与人格备考相结合,你就能科学、理性、成功地趟过“高三与高考”这条河,就能满怀自信地登上人生境界的新彼岸。

当“高三与高考”已经真实地横亘在你面前的时候,我首先期望你能勇敢面对这条不深也不浅的“河”;其次,期望你以更科学的方法、更坚实的步伐、更理性的心态“过河”;再次,期望你身处“水中央”的时候不要急于探寻 “彼岸”的得失,尽可能好好品味这“湿足”的快乐,因为“小马”与“河”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忐忑、彷徨、投足、涉水、紧张、惶恐、快乐、登岸、振奋的心灵成长史,今生或许你再难体会!

亲爱的同学,不管你是否已准备好飞翔,足下早已没有了供你怠惰的陆地;不管你是否已经足够坚强,身旁最可依靠的只剩你自己。高三这九个月,既可以是你人格修补的竞技场,是你一跃而起杀出个黎明的天地,是你粉碎自我设限证明自己的良机,也可能是你在叹息追悔中继续制造追悔叹息,在破罐破摔中茫然盼望“死期”,在敷衍应付和投机取巧中等待奇迹……不管怎样,你和你的同龄人们一道,正在以不同心态的勤奋、不同境界的努力、不同程度的执著、不同姿态的背影,走向这条通往学业高考与精神高考的路上……

每天别忘了问自己:“今天,我高三了吗?”;每天别忘了激励自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每天别忘了提醒自己:“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并不一定是考取了清华、北大,而是考上了自己应该考上的最理想的大学,而是高三这一年里在人格品质与意志品质上的健全与提升。

此致

必胜!

                                                   2012级高三年级全体教师

                                                         2014年9月

DSC05311

DSC0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