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雁冰老师论文分享:《信息技术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真完成了这一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备课、上课、磨课、晒课、评课、录课、反思,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与创新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造的情感,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开展“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想起曾经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与同仁们分享。论文概述如下: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服务社会

人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靠自己去塑造自己,并把握自己的命运,陶冶自己的性情,锤炼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才能,成为能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体,并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如何让学生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达到一致,信息技术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应对所处的环境

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从学习生活遇到的困境中去发现和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要根据学生对问题所处的情境的理解和自身的限制条件而定。实践能力是学生对于社会情境的理解和做出适当回应的能力。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学会甄别和选择不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消除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较好地应对社会情境,适应变革的世界。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在课堂外,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从需求分析入手,以有丰富经验,操作熟练的专家,给学生适时、适当的示范、教导、引导,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把自己作为一种资源和学生在同一层次上,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并通过倾听和交往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学习操作,对情境做出适当回应。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教师作为调控者,通过一定手段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摄取知识技能。教导学生总结反思,学会评价、交流,促进学生的有效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阶段的重点任务之一。“研究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道德水准,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的价值提供了保障。有了充分条件,加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必要条件,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圆满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培根说过:“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课堂内外学生个人自我管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班级群体自我管理,积极的,能与环境自主适应的状态的监控与调节,不仅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提高实践能力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供稿部门:技术教研组

供稿人:吴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