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组“触摸科技前沿,走进生物课堂”展板

科技前沿

由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细胞的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50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今年也不例外。

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共同揭开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神秘面纱:细胞犹如繁忙而巨大的港口,负责传输营养分子的交通工具——囊泡,好比是港口的“穿梭巴士”,“乘客”搭乘巴士在细胞内外往来。科学家们解释了这辆巴士如何确定自己的启程时间及目的地的,如何确保“货物”会在规定时间配送到规定位置。

若囊泡运输出现障碍,则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例如发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白化病、肿瘤、精神分裂症、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三位科学家对于囊泡机制的揭示为人们准确清楚地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使人类更好地战胜疾病成为可能。

我们的实验课堂

经典实验

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013年9月,初一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的结论。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明白了怎样做科学探究、怎样写探究报告,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科学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十分兴奋,用亲手捕捉的鼠妇,完成了这个实验,这让我们十分自豪,我们发现科学探究实验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得出来的结论。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却从这个实验中感受到了生物科学的魅力。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人体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怎样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按照“擦——滴——刮——涂——盖——染”等步骤操作,看到了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好兴奋啊!

脊蛙反射和解剖蛔虫

解剖课是最有生物特点、最激动人心的课程了。看着完好的生物体,在我们的“真刀真枪”下、在大家的小声惊叹中暴露出各种结构,我有了走进实验室的真实感觉!我们珍惜这次课,请让解剖课来得更猛烈些吧!

拓展实验

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植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老师带领我们开展了“制作了细胞模型”的活动。我们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例如各种食物、布、线、纸、橡皮泥、泡沫、种子等做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细胞模型。

制作染色体模型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能在亲子代间传递,是实现生物遗传的途径。但是它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为了更直观的感受这些重要的概念,我们开展了“制作染色体模型”的活动,还进行了成品展示,并利用表现性评定量规指导和评价了制作和展示的过程。

制作减数分裂细胞模型

在形成生殖细胞和受精的过程中,如何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减数分裂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在高一学习了制作了精美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模型,把这个动态连续而又抽象复杂的过程变得直观而具体。

综合实践

制作叶脉书签

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组织以后,我们开展了“制作叶脉书签”的评比活动。心灵手巧的同学们利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桂花树叶制成了美丽的叶脉书签,有的同学还做了叶画呢!这个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习兴趣。

制作食品

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同学在新课改增设的选修二课程中,将生物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自己制作了酸奶、泡菜和豆花。每个小组的风味各有不同,大家还进行了品尝和评选。有一位男同学的发言让我记忆犹新:这坛泡菜融入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心肺复苏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初一年级在生物模型室学习了基本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培训,专心听讲,认真动手操作,掌握了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同学们利用护理人模型模拟了“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展板G

供稿部门:生物教研组

撰稿人: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