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英雄不朽》观后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

                                                             ——题记

    我的家,是广袤的神州大地。这片多情的沃土,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跨入新世纪的年轻一代,将是未来华夏的主人公。二零一五年的开学第一课,恰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为年轻一代的炎黄子孙讲述了什么是“回望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抗战精神。

爱国,是一种信仰,是在渺茫大海中可以倚靠的孤舟。一九四九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铿锵之音响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爱国,正是在危亡之际胸中流淌的愤怒,是和平年代歌声响起之时内心充斥的悲鸣。他不是形式的口号,他藏在左权将军的家书中。三声“念!念!念!”蕴含了多少无奈与责任。他藏在王二小的牛铃里,山坡的青草如今郁郁葱葱,王二小的故事也会镌刻在中国的不屈抗争史上。

勇敢,是一种力量,而它背后的含义绝不是鲁莽。在你的心里,可曾种植过想当英雄的种子?你的童年里,是不是写满了英雄的故事?答案是肯定的。七十年前,我们的祖辈,他们也曾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太行山上,有传遍全中国的号角;平型关内,有鼓舞士气的枪声。勇敢,是为了保家卫国时的勇往直前;勇敢,是为了家园太平时奋不顾身的向前冲锋。所有这些上阵杀敌的老兵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这份勇敢,值得我们珍藏。

团结,是一种氛围,这便是独木难支,群木成林。抗日战争,不是军队的冲锋便能取得胜利。十四年的战争历程,这背后所站立的是四万万中华儿女。我们没有枪和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和穿,是百姓给予了一针一线。最后一块钱,送去造飞机;最后一口粮,送去充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衣;家中好儿郎,送他上前线!多么令人感动的质朴话语啊!只要人民团结,终将打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叹。历史的脚步,证明了团结的力量,而七十年前的完全胜利更应该让我们懂得何谓团结。、

自强,是一种激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治。正因自强不息存在于中国人的灵魂,八十多年前中华儿女才会奋起反抗。顽强斗争十四年,最终取得完全胜利,将日寇赶出了中国的土地。先辈用血肉换取了这几十年的和平岁月,更用历史警示了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少年自强,才会换取国家不断进步。唯有少年自立,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今日少年当自强,明日中华立东方!

开学第一课,更是未来每一天的启示。用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书写爱我中华的崭新篇章!

 

供稿部门:德育处、团委、语文教研组

撰稿人:高二文(1)班 汤琢瑶

指导教师:李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