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现在 ——《英雄不朽》观后感

初二(2)班:陈正娴                               指导教师:吴天佑

爱国,勇敢,团结,自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们都是镌刻在我们民族灵魂最深处的精神。

——题记

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停奔涌,它溅落的水花在时代的两岸刻下永恒的印记。或许刻在时光里的记号终被洗去,但,印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标志将始终传承。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了数千年,我们民族的灵魂精髓即是爱国情怀。古往今来,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都用生命和信念书写着骨子里的爱国情怀。且不说古代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们,在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中,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无数革命先辈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争一片和平幸福。这,难道不就是用鲜血书写的爱国吗?这样深切的爱,难道不就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都努力具有、都为之奉献的爱吗?过去,战争年代,历史迫切地需要那个时代的人民站起来,为岌岌可危的中国,献力拯救。那,是过去的爱国。现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像革命战士那样上战场杀敌,但,我们仍要爱国,要从自己的周围开始爱国,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祖国有用的人。这,就是现在的爱国。

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是勇敢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王二小的故事。的确,二小的精神令人为之震撼,而二小的结局之惨淡也令人悲愤。二小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正是我们民族的魂,这是一种因为爱国而涌现的勇敢。当一个人愿意为了自己的信仰做任何事的时候,他就是勇敢的。每个人的信仰都不尽相同,但我认为爱国是每个人共同的信仰。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惧困难,勇敢顽强,誓死拼搏,这样做需要勇气,这样做的人足够勇敢。过去,战场杀敌被视作勇敢;现在,正面历史,直面屈辱,宣扬爱国,就是一种勇敢!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一句歌词。《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国歌,气势恢宏,旋律跌宕,因为在战火中诞生,更多了几分鼓舞士气的豪迈力量。但又有几个人知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并不是一句平白的空喊,而是先烈们用生命印证的史实?当年,日军攻下东北三省,到长城脚下时,用大炮炸开城墙,企图进军中国。负责抵御外敌的战士们尽管装备落后,却依然坚守城墙,堵住日军用大炮在长城上轰开的窟窿。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数千名战士死在日本兵的枪口之下,真的用血肉之躯堵住了缺口,“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今天,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团结精神,已不需要运用在残忍的战争中去了,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围绕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集体、我们的家庭,团结奋斗,以一个中心为目标,携手并进,争创更美好的未来!

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国难当头,生死攸关之时,中国没有倒下。尽管我们遍体鳞伤,尽管我们受尽屈辱,但我们中仍有许多人站着,战斗者,不屈不挠着,积极进取着。今天,中国在世界上高高屹立着,自强的精神已经灌输到每个中国人流淌着的血液里。我们自强,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强大了,中国才能变得更强;中国自强,因为当它强大了,它的人民就会更强,它的屈辱历史就不会重演。自强,更多时候有利于发展。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爱国、勇敢和团结之外,更应该自强。让自己更好更强,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

逝去的时光里,沉淀着英雄们不朽的精神。那是过去,终将越来越远去。

如今的岁月里,我们在成长,在传承先辈们不朽的精神,在发掘这些精神中更深刻的内涵。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是我们继承下来的东西,发扬它,我们或许不会不朽,但,一定可以不锈。这,就是现在!

 

供稿部门:德育处、团委、语文教研组

撰稿人:初二(2)班  陈正娴

指导教师:吴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