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画菊》主题晨会

2015年10月19日,徐徐清风中,在我校区阳光大舞台举行了主题晨会。

本次晨会由初三(4)班主持,主持人李思婉,太鹏杰同学,护旗手为司马朝阳、吉亭颖、高菲然,他们都是该班的学习标兵。升旗仪式之后,进行了题为《画菊》的晨会演讲,由徐瑞柏、孟思廷、彭琬倪、龙龙四位同学演讲。

宋代郑思肖的这首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寄托着作者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所以一直为表现民族气节、忠贞爱国的佳作。新时代的同学们为它吟唱,就是一种向古人致敬、学习的表现,学习他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操守,也学习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希望同学们有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凌云之志,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

晨会演讲之后,由吴明辉老师继续主持晨会,颁发了上周的流动红旗,并对上周学校纪律进行了评论。

供稿部门:德育处

撰稿人:尹锐

附:

学生讲稿《画菊》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画菊》。

几番寻觅,却寻不见巧笑倩兮;忽而回眸,蓦然已是暮色迷离。秋,已然深了。恍惚中,北风中携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惟余一抹冰凉在指隙肆意深浅,目光流转,篱落疏疏之处,几朵莹白笑傲于风霜,洒落一院冷香。香,自历史的尘埃中淡然而来,萦绕于鼻观,停驻在心田。

将南宋的龙井就着临安支离破碎的月色,默然饮下,荡漾于唇齿间的是他化不开的愁,泯灭于荏苒岁月。《画菊》为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所作,国家破亡之时,他宁死不屈,终含恨隐于苏州。

桃红李艳,国色天香,芍药妖娆,梨花带雨。他平静如水的目光穿过无边春色,寻觅着浮华中那唯一的静谧,纵身处于万花丛,却享受这繁华面具之下的惆怅与寂寥。“花开不并百花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怎堪故国此去经年!

拈一缕秋风浅浅作序,一曲当年故国笙歌连绵,待到行间字里,却再不是眼前朝夕,曲中人恐怕已经离题。“独立疏菊趣未穷”,歌声凄婉,夹杂了菊花微苦的清冷芳香。篱落稀疏之处,轻柔细腻的花瓣逆风绽放似透着些许无力的苍白,却见铮铮傲骨。

天气骤冷,昔日繁华苟延残喘,即便是笑傲风霜的菊亦终有凋零之日。凝眉细望,曾经莹白光洁的花瓣现如今泛着虚弱无力的枯黄,是北风太过暴虐,还是万紫千红早在暮春时节便已耗尽了生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而高洁如它,骄傲如它,竟宁可守着自己清雅的残香永诀于枝头,也不肯跌落寒枝半分,享受哪怕片刻的释怀和安逸。

郑思肖便如南宋末年的一朵菊,傲视着众人贪婪地沉醉于积淀了三百余年的繁华,而自己却在夜色未央时分兀自品尝着属于他的孤独与落寞,执著坚守着黑暗中的独世与傲骨。

集他心腔之热血细细描绘菊的几经风霜,抽他心神之傲骨层层刻画菊的绝世独立。君可见菊之淡泊宁静,菊之缥缈悠远;君可见《画菊》之浩然正气,《画菊》之孤高自傲。

待从头,听北风飒沓。任由暮色微凉自指隙间滴落,恍然坠入流淌了千百年的深潭。再回首,还见莹白笑傲依然。直到大悟大彻,尚可叹一句:“秋意浓,花如旧”!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供稿部门:初三年级,德育处

撰稿人:2013级初三(4)班

指导教师:邓,尹锐

 

未命名-1

未命名-2

未命名-3

未命名-4

未命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