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意义

bfde3b9_proc

1983年,13岁的我读到了一句话,一句最孤傲高贵的话,一句最冰清玉洁的话,一句最凛然不驯的话,一句任凭海妖怎么唱歌我自岿然不动绝不被诱惑的话,一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笑傲天下的话。我一下子爱上了这句话,我一下子被这句话打开了眼睛,我突然知道我要怎样活,我该怎样活。

我把这句话用竖排十分庄重地写到了一本黄色软抄本的扉页上:“有我所不愿意的在未来的天堂世界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愿意的在未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是的,是的,谁也不能强迫我,谁也不能去逼迫另一个人,我心里一千个赞同,一万个欢喜。我把说这话的人也写在旁边:鲁迅。

那时家中的教育以身教为主,父母很少来烦我们,我们并不叛逆,但这句话里自由桀骜的姿态实在太过迷人,我不但把他放到了扉页上,更将他好好放到了心里,并且想人活着不该这样吗?

这个软抄本是我的历史笔记本,历史课是我唯一会记笔记的课。历史老师是一个写一手好字的上海知青,叫周祥兴。我常常在历史课上研究他的漂亮的字,琢磨那些字的间架结构,长短倚让。之后只要一打开本子,翻看到这两句话,像是取得补给一样,心里充实、幸福和明亮。

作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我生来就有点四肢发达,精力过剩。5岁到8岁期间,右腿从膝盖到脚踝断裂过3次,每次都要卧床十天半月,又是草药又是夹板又是绷带的,把母亲折磨得焦头烂额。所幸那时厂里有个叫王云湘的阿姨,有一门祖传的接骨手艺,每次得她无偿救治,我仍旧可以无所畏惧地去爬高上低。母亲说,怎么摔不怕啊,胆子那么大。其实母亲不知道,我爬树还被树枝划烂过肚皮,怕母亲担心和啰嗦,忍住不说,也不敢跟母亲去洗澡,硬是自己耐着挨到结痂又脱落。所以我什么都不怕,就是怕自己没自由。

读到这句话,如被雷电击中,我的万千心思和向往不都在这两句话里吗?鲁迅竟可以这么透彻有力而准确严肃地把我内心里最想跟这个世界说的话说出来,就像遇到了一个支持自由无羁的伙伴,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和支撑,顿时大爱鲁迅。

这一爱就是一生人,一辈子。

爱鲁迅的犀利深刻,那种直接坦荡的犀利深刻,不但醍醐灌顶,还让人过瘾淋漓,更让人顿悟启智。因为鲁迅,我自信自己更会读文字,读人生,读社会,读历史,读人性。这个敢于向一切开战的写者,用那样狠稳准的文字去揭示世相真髓、人性实质、国家根底、历史污垢,确实能唤醒和引导好多尚未未开蒙的悟到,并赐予对真善美有天然喜好的人一层铠甲和防护,让精神有洁癖的人获得了一种深厚内在的呼应。我忽然就觉得我被唤醒被启蒙被赋予了鉴赏的能力,我天生就需要这种自由勇敢而真实深刻的文字来补充之前空虚渺茫的内心。

对我来说,鲁迅身上最珍贵的东西不只是他绝无妥协的思辨和批判,而是他立于世间的姿态:那种质疑一切、批判一切的大无畏,那种绝不同自私怯懦贪婪等一切丑恶妥协的大坚定,那种敢与一切为敌而决不躲闪的大爱憎,那种不可撼动的战斗到底的大顽强。我突然发现肉身凡胎的鲁迅穿着他的长衫,如武林至尊用他可以透视一切的目力,再加上一支笔,不露神色地迎战一整个旧世界,并且从不落败。即便他也会有唐吉可德和风车作战的狼狈和尴尬,但他始终是超级骄傲的一个勇士和英雄,因为他能致一切丑陋黑暗落后原形毕露,致一切欺哄瞒骗于体无完肤,且招招毙命,处处见红,实在是太深刻太强大了。

那时,虽然对鲁迅的文字并不能尽得其妙,但文字本身包藏的深厚,确实可以满足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哪一块身心,让人自觉是一棵干渴已久的植株,遇到了取用不尽的清凉之泉,只求咕咕咕地渴饮起来。

我不记得这样的偏爱对于一个小女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确乎我就成了一个个性嶒崚的人,少了乖顺讨巧,多了鲜明理智;少了迎合退让,多了坚持耿直。我的少女时代似乎也因此少了些旖旎和明媚,多了些孤独和安静,但由鲁迅的这一份浓烈与醇厚熏染渐渐而成的性格和命运,让我确实活得清醒。

我的少年到青年,正是中国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世道变迁如此之大,传统颠覆如此之快,价值迷乱如此之剧,真正可以说是到了改天换地的地步了。也许因为像鲁迅这样的真神加持,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我竟没有什么迷乱,加上阅读能力和人生阅历的增加,对鲁迅的文字也是越发的倾慕与迷恋了,对先生的敬意和拜服只增不减,几乎到了“凡先生认为对的,我就赞同;凡先生认为错的,我就反对的地步。”

就这样一直直道而行,不懂拐弯,不懂绕圈,所得简单,所获薄瘠,在外表灰扑扑的生活中,我自信已经真的把握住了我仅有一次的人生。正如苏格拉底所言:不经思考和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过的是于我来说思考过的人生了。

2007年,我学着在博客上写东西,注册时需要设置用户名,想了一阵决定叫“鲁迅后园里的一根草”,我想即便做一根草也要不迎风乱舞,不倚墙阿附;即便要写一言半句,也是要写真话,要用思考,要有良知。倘若能做到如此,也算能够在鲁迅“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园子里,得一点浸染,守一点自我了,那么做一棵痩劲而坚韧的小草也就很值了。

注册时还需昵称,输入我QQ用的昵称“上上”后显示,已被人使用,我于是加了个限制:“鲁迅家的”,于是博客的昵称就成了“鲁迅家的上上”了。当时就想,若要和鲁迅这个伟大人物之间多一点关联,我又何德何能匹配呢?

2011年暑假,旅行去到敦煌,晚上游走在西北这个陌生而燠热的城市夜色中,那些茶摊小铺的臊子面、死面饼、羊杂碎、拨疙瘩、驴肉黄面、酿皮、烤羊肉,的确烘托出了不止一点点不同于我们西南的异地风情,但似乎都并不能打动人。直到在一个灯火暗淡的摊位上看见有一堆木刻,那堆木刻里竟有一个冷峻的鲁迅的头像,显得那么的夺目不俗,我才驻足停下,最后虔敬地去买走了那个木刻的鲁迅头像。我想,能熨帖我们内心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如今这幀木刻就放在我家客厅的电视柜上,偶尔看过去一眼,知道这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温饱和发展不停战斗的人,置身黑暗却从不妥协、退却,一直用他瘦小的身躯来抵挡几千年文明积淀发酵的劣性与污淖,他才是一个拯救世道的孤独英雄,是我们的庇护者,一切光明、深刻、高贵、尊严、自由、美好的庇护者。只是遗憾的是他已是逝者。

我那么爱自由,从懵懂无知的孩童至已届知天命的此刻,我们为自由所承受的苦难的意义何在?我想不外乎尊严啊幸福啊这些东西,只是离这些东西我们是更远还是更近了呢?但我知道,自由对于我们普通个体来说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取去自己看,去自己想,去自己选择,去自己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取自由的可能,只是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这就是鲁迅的意义,也是思考的意义,是活着的意义,无人可以剥夺。

 

供稿部门:语文教研组

撰稿人: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