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云南的最后一段茶马古道

2

我喜欢茶马古道,喜欢那些被马蹄无数次踏过之后留下印记的青石板;喜欢那些艰险逼仄的古道上隐隐飘荡着的茶香余味;喜欢想象那些在古道上发生的故事。我知道古道上的故事曲折而艰险,根本无法浪漫,绝不是青石板上达达的马蹄声带来的错误故事。但我还是喜欢,只要有机会,我就想让自己能一段一段地走过那些古道。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寒假,我来到怒江州的丙中洛,在那里走过这条茶马古道在云南的最后一段,这次游历,心潮澎湃,感触颇深。

这是一条活着的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全长70公里。这条路既是滇藏古驿道,也是今天察瓦龙沟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无阻的道路,该乡物资进出主要依赖此路。沿途途经石门关、那恰洛峡谷等景点,蹄印斑驳,马蹄声声,空谷传响,古意盎然。

那天,我们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丙中洛,丙中洛的迷人风光确实让我耳目一新,怒江第一湾、基督教堂、喇嘛庙、田园风光,都一一在眼前闪过,喜欢但仅只是看看而已。直等到了沿着崎岖的土路顺着秋那桶的方向走,来到一座破旧的木桥前,看到“茶马古道”几个大字在桥的对面,心跳才不由得加快,似乎这一路奔波只为对面的那一段古道。过了摇摇晃晃的木桥,朋友说,那木桥大概有两百多年了,上面的木板是榧木。我看着脚下那黑黢黢的木板,无法将它和名贵的榧木联系起来,但看着那些被无数的人脚马蹄踏过的木板,今天依然不腐不朽,不仅感叹——好东西是多么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啊。

1

过了榧木桥,就可以把双脚踏上那段活着的茶马古道了。古道是从江边陡峭的悬崖上凿出来的,站在江对岸远看,就像给崖壁上划了条不太规整的线,真正走上去,发现古道是从崖壁上凿出来的,路面很不平整,宽大约一人一马可并行,但道的内侧是石头,外侧是悬崖,有的地方似乎成直角,直插怒江底。据说晚上走在古道上,若走空了,人和马落下崖壁,同行的人只能听到咕咚一声响,人马便被江水冲走了,根本找不到影儿。就这样一条悬崖上凿出来的险峻小道,竟然就是过去连通滇藏的主要通道,我不禁唏嘘,古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而往昔,这里响过多少马帮的铃声,多少普洱茶托在马背上,多少马锅头走在马帮的前头,多少赶马人为生计来回奔波,又有多少人马咕咚一声滚落到湍急的江水中。时光荏苒,人事皆非,而古道依存,只有它,真正的踏上它,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逝者如斯,感受到自己不如这古道上的一小块石头,甚至不如这古道边的一株小草,不如这江中的一滴水。我变不成一块石头、一株小草,更比不上那桥上黑黑的旧木板,朝如青丝暮成雪啊,快乐地活在当下不是最好吗?

我对这古道如何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问题颇感兴趣,朋友说,先烧石壁,石壁烧烫之后再用江水泼,热胀冷缩,炸出裂缝之后就一点一点地凿出来。这一说法,又让我一声惊叹,人是多么聪明啊,人的聪明才智若不用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上,连老天也会叹服的!

据说,这就是云南境内最后一段茶马古道了,过了这里,到达秋那桶,就出云南界,再过去就是西藏了!

走过了这段古道,我猛然发现,丙中洛和秋那桶这两个名字,我是多么地喜欢,我此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双脚能够真切的在这一段无数马蹄踏过的泥土石块上站一站吗?远处,有山岚起来,江水依旧,青山依在。据说秋那桶有一奇观,每天可以看到两次日出,两次日落。我们没看到这样的奇观,但已非常知足,人不可能活两世,一天内的两次日出日落只能是自然的奇迹,简单快乐地活好这一世,我从江底弥漫起来的山岚中听到了这一句低语。

 

供稿部门:语文教研组

撰稿人:李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