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本,中华之魂——高三文二班早校会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上午10:20分,云大附中星耀校区沐浴在冬日的晨光中,同学们着着传统中山装,整齐的站在操场上,队伍如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精神而又庄严,只是每个星期的神圣时刻:早校会,本周,由高三文二班为大家主持晨会。

首先,主持人介绍旗手:杨昕怡,静若处子的政治课代表,张云瑞,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是我们班的历史课代表。莫鑫,小身体大力量,我们班的英语天才少女。“升国旗奏唱国歌”鲜红的国旗随着升旗手扬起的手冉冉升起。雄浑的国歌奏响,同学们齐声歌唱国歌,响亮的歌声在整个校园中。这令人激昂的歌声勾起了无数人的爱国之魂,爱国之心。“礼毕”同学们的视线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国旗。本周早校会的主题为:信,绽放诚信之花。

演讲的同学:贾若楠,王淦,夏鑫康,潘雨君。四位同学一字排开,整齐的校服,高高的马尾,精神整齐。这是多么令人激动澎湃的时刻,这是多么光荣难忘的时刻,又是多么青春美丽的时刻。“诚信是美好的人际关系,它如同百花盛开,刹那芳华足以芳香一世;诚信是文明的象征,它如同群星闪烁,与钻石媲美的璀璨直击心扉;诚信是高尚的情操,它如同山峰屹立,经历风霜却巍然不倒。”诚信是中华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它传承千年依然风韵犹存,它见证沧海依然熠熠生辉。云大附中的学生向来都有诚信的美德,诚信的责任,每次考试云大附中学生都会在诚信签名处签字“我以我的荣誉发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仅是自己内心的承诺,也是责任的承担。

在同学们激烈的演讲中,大家感受到了诚信的庄严,诚信的重要,诚信在心,责任在心,美德在心。接下来由吴明辉老师继续主持晨会,吴明辉老师对本班演讲进行总结,本年级蒋瑞杰,周执鹏同学获得了全国奥数竞赛第一名第二名的佳绩。

高三文二班对本次晨会进行的精心准备在这一刻绽放光芒,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守诚信阵地,让诚信之花在华夏大地上永远绚烂,永不凋零!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绽放诚信之花

我是夏鑫康,我是贾若楠,我是潘雨君,我是王淦。

W:五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无信则不立”的古训发人深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理催人奋进。“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决心代代相传。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传承千年/依旧风韵尚存,它见证沧海/依然熠熠生辉。

P:诚信/是美好的人际关系/它如同百花盛开,刹那芳华足以芳香一世;诚信/是文明的象征/它如同群星闪烁,与钻石媲美的璀璨/直击心扉:诚信/是温暖的关怀/它如同春雨淅沥,带来万物复苏的无限生机,诚信/是高尚的情操/它如同山峰屹立,历经风霜却巍然不倒。

J: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纵观历史,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赖,从而顺利推行新法;关公信守承诺,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诚信不仅是兑现诺言、说话算话,它是做人的准则,文明的象征。

X: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它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它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它/更是保障,随着你我的言行/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W、X:让我们携手建起诚信的净土,让诚信之花在心灵中绽放

P、J:让我们共同守候心灵的净土,让诚信之光点亮整个世界

W:“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个人而言,有时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目光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P:我不知道,当某知名厂家靠着三氯氰胺严重超标的“毒奶粉”获取利润时,会不会想到那些无辜早夭的孩子?我们要问,为了一己私欲就抛弃良知和理性/值得吗?诚信若是沦丧了,受害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J:据说在平日里的每一次作业中,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都会在首页上,写下一段誓言:“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凝结了弗大学生最庄严的承诺。

X:对诚信的坚守,使弗吉尼亚大学声名远播,这份荣誉也令每一位师生产生了可贵的责任感、使命感。我钦佩他们信守诺言,也期盼每一位同学能谨守诚信。

W:今日我们是徜徉云附校园的莘莘学子,明天我们是走出校门的社会铸造者,我们从这里出发,带着诚信,扬帆起航

P: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在诚信签名处庄重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又何尝不是一种诚诺?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重铸诚信的蓝天不会成为奢望。

J:诚信/不是不可攀及的至高道德,它存在于我们触手可及之处。诚信是花,我们的生活需要诚信来装点;诚信是果,我们的人生需要诚信来陪伴!

X:捍卫诚信,就是在捍卫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捍卫诚信,就是在捍卫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捍卫诚信,就是在捍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合: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守诚信的阵地,让诚信之花在华夏大地上永远绚丽,永远绽放,永不凋零!initpintufb

撰稿人:贾若楠

供稿部门:2014级高三文2班

撰稿人:游茗媗

指导老师: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