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礼仪,共筑和谐校园

演讲人:汪展鹏、宋卓峻、李垚羲、刘沈丹怡、廖婧芸、郭瑞雪

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

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令人惊艳;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令人回味,文明是人的品格积于一身的体现。它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销声匿迹,让我们如沫春风,神清气爽。

公元前521年的一个春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子前来求教,连忙放下笔,整整衣冠,出门迎接。孔子见大门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抖擞的人,料想是老子。老子问:“来者所谓何事?”进了大厅,孔子说:“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来向你求教……”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东汉时期的孔融,在四岁时就懂得礼让哥哥。每次吃梨时,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成为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专门邀请了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言为心声,行为内现,这古人的德行,伟人的敬言,无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中华民族用自己源远流长的文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纯洁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髓,修身养性共建和谐,让祖国的“文明”经久不衰。

2018年的今天,在我们的校园中,文明礼貌就像这三月暖暖的春风,为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课堂上,同学们能专注的聆听老师讲解,保持活跃而有序的课堂记录。这不仅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也体现了整个班的班风班貌。

在校园中,见到熟悉亦或陌生的老师都会主动问好,在食堂打饭时能够对食堂阿姨说一声谢谢。

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使得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学校还禁止了一次性饭盒的使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献出一份力,这不也是文明礼貌地体现吗?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文明之花无处不在。但我们仍能见到许多不文明的现象。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有的同学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还有的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可光有文化知识,没有文明素质,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说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震撼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这种美就是文明之美。文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共享一块土地,去撑起一片蓝天,让歌声伴我们成长!

供稿部门:德育处   2018届初三6班

撰稿人 :姚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