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存在的意义

有来访者向我倾诉完悲伤的故事后,经常会问我一个连我自己都答不上来的问题:

我最近很抑郁,怎样做才能快点开心起来?

我失恋了,多久之后我才能把他/她忘了?

我工作压力很大,有没有快速让自己调解心情的方法?

我的亲人/朋友永远地离开了我,我怎样才能排解内心的悲伤?

……

那些空洞的话术,像“你要乐观点”、“不要不高兴”就更是泛泛而谈,甚至让人生厌了。虽然生在科技繁荣兴盛的时代,但是的确没有治愈悲伤的良药。无论你是贫穷或是富有,智慧或是愚昧,始终躲不掉悲伤的煎熬。从科普学术文章看到微博大V,似乎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偏方。人生的真相也许就真的是回家一个人哭一场,因为悲伤的缓解,没有精确科学的说明书。

有的精英们会说,太忙了,忙的没时间伤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心情多么糟糕,都需要尽快复原,之后该做什么做什么。精英们似乎连悲伤都有一个时间安排表,好像到了下一个任务开始之前,只需要一个闹铃就能迅速把悲伤的情绪结束掉。就好像悲伤只是一场身体的病,然后,几天之后就可以治愈。我们对待心理上的痛苦,当然也会有这样的预期。因为我们小小的身体似乎承担不了那么痛苦的负面情绪,“对很多人来说,负面情绪有远超于它本身的重量和意义,它们是羞于启齿的错误。总觉得悲伤像是软弱的同义词,会被人看低;痛苦会传递,不被别人喜欢;难过是种危险,不能轻易暴露,以免被人戳到软肋。”

所以即使我们改变不了悲伤带给我们的痛苦,也要用理性去压抑,可是悲伤又有什么错呢?凡夫俗子在这红尘之中,难免要经历多少悲欢离合,品尝多少酸甜苦辣,悲伤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我们去承认它,接纳它,然后处理它。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经常谈到要与来访者共情,设身处地地理解,压抑悲伤,对悲伤视而不见,那么强行正能量,励志名言和心灵鸡汤,这些苍白空洞的话语,只会让来访者失去信任。就像你苦口婆心地安慰,最后对方压根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所谓的鼓励和支持只不过是自己在自作多情罢了。

如果有个俗套安慰排行榜,我大概数了有几句一定榜上有名,“加油,没什么可怕的”、“会好起来的”、“没事的”、“你往好的方面想一想”。我愿意听完来访者悲伤的故事,然后递上纸巾或者茶水,因为他们只不过想谈谈心事,倾诉一下而已。而这个世界的规则似乎不允许我们表达负面的东西,即使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他们只会数落你为什么会悲伤,哪怕

对方已经告诉你他害怕,他难过,他不开心,却始终像没听见一样,也不肯对情绪有任何正面回应。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样的话,悲伤就真的不存在了。其实,这样对悲伤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悲伤更悲伤。

给悲伤一个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急于在理性层面去评价和建议,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权利,它不应该被禁止和回避。 只有你开放的对待悲伤,它才能被置换被治愈。给自己一个悲伤的时刻吧,一切存在即合理。

供稿部门:德育处

撰稿人:李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