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造,用爱沟通”——云大附中星耀校区生物教研组开展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说:“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生物教研组素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研究课这一平台,正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018年6月,我组组织了青年教师研究课系列活动,李燕航、王丹杏、胡晴雯三位青年教师参与了研究课的备课、上课、磨课、反思。

一对双眼皮夫妇,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吗?一对A和B型血的父母,可能胜出O型血的孩子吗?如何证明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是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2018年6月1日上午,李燕航老师带领高二理1班的同学,进行了常考遗传学实验一轮专题复习。通过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引出了对高考中遗传学常考实验的整理和复习,包括显隐性基因的判断,变异类型的判断,基因位置的判断以及是否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运用假说演绎的生物学核心思想,带领同学一起参与分析整理,探究实验实际方案。最后,还把假说演绎法渗透到如何设计最佳采杨梅方案的生活实际中,将科学思维融入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自从摩尔根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后,基因在人们的认识中不再是抽象的”因子”,而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一个个单位,但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18年6月7日下午第三节课,王丹杏老师带领高一1班的同学们,对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进行了全章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唤醒记忆,在高度专注中辨清易错点;之后小组合力完成:构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强化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理解;再通过观看DNA复制的视频,并描述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将整个过程深深印在学生的记忆中;最后,回归课题——基因的本质是什么,它与DNA、染色体的关系分别是什么,学生均能自然而流畅说出并理解。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对第三章进行了高效地复习,充分理解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奔跑、跳跃、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能够自由运动是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如何完成各种动作的呢?2018年6月15日下午第二节课,胡晴雯老师带领初一5班的同学一起对动物的运动进行了学习。在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基础上,胡老师通过家兔和人体骨骼的图片、关节结构图、骨骼肌结构图等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各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理清了骨、关节和肌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在同学思考回答的基础上,胡老师又展示了由同学制作的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的模型,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运动的产生,进一步理解运动的原理。最后,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让同学感受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及强大运动能力对动物生存繁衍的积极意义。

生物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听课和评课。教研组长杨文华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敬业态度,她说:“生物教研组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团队,本着‘用心创造,用爱沟通’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锐意进取。近年来取得的突出业绩离不开每位老师用心地付出。本学期我组的青年教师成长很快,通过研究课活动,有利于老师们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有利于老师们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更加到位的认识,共同提高”。

供稿部门:生物教研组

撰稿人:王丽丽、李燕航、王丹杏、胡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