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冬至,研学湿地——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高一年级地理研究性学习

出发路上欢乐多

2018年12月22日,冬至,在地理学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天,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高一年级32名学生在地理教研组组长张燕华老师、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李青松老师和张有能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斗南湿地开展以“湿地考察”为主题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由地理教研组总体策划,在年级组长黄波老师的具体部署下,高一地理备课组具体开展实施。

第一次来到这里同学们很开心

下午13:00,在学校集合完毕后,同学们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乘车出发,这是年级上为安全起见,统一联系的公交公司的车辆。一路上欢声笑语,很多同学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活动。第一站先到达王官湿地公园,在公园里,高一地理备课组长李青松老师激情洋溢、条理清晰地给同学们讲解了湿地概念及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带领同学们从湿地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了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认真记录。

    李青松老师的讲解总是妙趣横生

讲解完毕并作了总体安排后,同学们以班级为小组,对湿地里的动植物等展开观察和研究。可贵的是,学生们都非常自觉地见到垃圾就随手捡起,体现了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同学们良好的环境观。同学们分成小组,把实地考察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新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本次活动的大本营——斗南湿地。研究活动继续,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带着不同研究兴趣,很快投入到了活动中去,有的观察水质,有的研究草本类植被,还有的对栖息的禽类进行了探讨。在学生小组合作观察研究的过程中,三位老师自然地融入了同学们的学习活动中,适时给予指导,地理教研组组长张燕华老师沿途给同学们讲解了湿地中的生态岛、湿地中重要的植被水杉、解释了透水路面和海绵城市的相关原理,李青松老师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探究湿地的生态功能,张有能老师沿途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解释了菖蒲、芦苇等湿地重要植被以及湿地对滇池治理的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孩子的环保意识:边考察边捡垃圾

在滇池边的观景台,同学们看到滇池的水质还比较差,李青松老师便给同学们分析了滇池水受到污染的原因,主要从工农业发展的废弃物排放、生活排污以及围湖造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环滇池湿地建设对滇池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牛栏江调水对滇池水体更新的作用。随后,从小在滇池草海边长大的张燕华老师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了补充,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可饮用、能游泳到现在的劣质水等方面,侧重讲解了滇池水质的变化过程,并介绍了滇中引水工程从金沙江引水将带来的变化,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严重弊端,也对治理滇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认真考察

 最后,当大家都以为活动已经结束的时候,李青松老师突然叫停行进中的队伍,同学们坐到了路旁的休息座位上,李老师宣布了一项重要内容:湿地知识竞赛。同学们措手不及,但是也充满好奇、跃跃欲试。竞赛先进行小组赛,按班级顺序,每两个班对决,一、三、六班率先进入前四名,最后一个名额将在七班和八班的胜者中产生,没想到两班实力相当,打成平手,通过限时做俯卧撑,八班获得了优先选择权并最终胜出。决赛的试题很难也很偏,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六班同学获得了第一名,一班获得第二名,八班获得第三名。获奖的班级得到了美味的食品作为奖励,同学们满载收获与欢乐,坐上回校的车,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圆满结束。

激烈的知识竞赛现场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多年来持续做各学科的研究性课题工作,由于我们星耀学校的区位优势,地理组把考察湿地作为高一地理的研究性课题,既能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能力。这也是新高考和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最新要求,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总是能做到未雨绸缪,使学生能够走出学校、亲近自然并能自觉保护自然,这便是新时代中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最好体现。

供稿部门:2018级高一年级

撰稿人:张有能

摄影:张燕华、李青松、张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