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湿地──高一湿地研究后记

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随着滇池湖泊的治理进入到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滇池全湖水质上升至IV类,为30余年来最好水质。滇池周边的人工湿地也正在不断的形成,高一年级的同学在本学期进行了湿地研究调查和学习,较好的了解了湿地的形成、功能和意义。

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距离最近的湿地也就是3公里左右,并且连续分布有西亮塘湿地、五甲湿地、海东湿地、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古滇湿地等各具特色,又彰显地方特色的湿地,距离近,交通便利,未来除了进行科学研究、生态教育、还可以围绕环境保护、徒步训练、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开展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地理研究项目。

供稿部门:地理教研组

撰稿人:张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