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未来更美好

——四(1)班国旗下讲话

边唱《校园的早晨》边走入升旗台。

从早8点,到晚6点,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在校园。

从懵懂无知,到坚强独立,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在校园。

教室,食堂,操场。

老师,阿姨,同学。

这是最美的风景,最亲的人。

创建于1927年,有着光荣历史与卓越贡献的云大附中,于周六迎来了建校92周年华诞,暨星耀校区成立12周年。

上午11:00,我们齐聚省博物馆广场,举行“喜迎校庆,歌唱祖国”的主题庆祝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歌声在半空回响,笑脸在蓝天下绽放。

我的母校,生日快乐。

我们的母校,生日快乐。

提起我们的母校,不得不说从母校走出的一位位杰出的校友。

“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的校训,那么为我们题写校训的是谁呢?他就是楚图南。

楚图南,一位从云南文山走出的学术大师,他的生命历程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作为见证者,他用妙笔记录着中国;

作为亲历者,他用双手改造着中国;作为反思者,他用头脑思考着中国。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楚图南从上海回到云南。

整整抗战八年,楚图南始终以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93岁时,楚图南还题书赠与云大附中同学“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个叫杨春洲的人,第一次向世界掀起石林的盖头。1938年,为防日军空袭昆明,时任云南大学附中校长的杨春洲带领全体师生迁往路南继续教学,走进了石林。

 “从1938年我第一次身背相机走进石林,便深深感到宇宙造化之伟大。石林的石头,千姿百态,诚属天下奇观。这些石头栩栩如生,体现着丰富的生活气息。各形各色的人物动物活灵活现。”

1948年,作为石林摄影的拓荒者,杨春洲在香港举办摄影展,展出石林的大量作品,引起轰动。

除了这些耕耘者,还有一大批优秀人士在云大附中成才。

张天虚原名张鹤,云南呈贡县人,在云大附中学习时开始了最早的文学创作,并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在救灾活动中,他认识了聂耳,并结为终生不渝的好朋友。1940年,张天虚辗转来到缅甸仰光,参加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报》的编辑工作,大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

1929年,戴永年出生于昆明。1943年秋季考入云大附中。他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真空冶金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制备研究工作。

 熊秉明,生于南京,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 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领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风雨沧桑,春华秋实。在历史的洪流中,云大附中创建、发展,一位位璀璨的名字永存校史。

琅琅晨吟,孜孜暮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在平凡的日子里,附一小学子求学,立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书写历史。

感谢母校,我们在这里开始未来的憧憬;

感谢母校,我们在这里扬起知识的风帆。  

祝母校的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