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开展班主任教育论文分享活动

德育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本学期学校德育处再次组织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论文撰写和分享活动。

第一次分享活动于5月5日下午两点开始,由德育处副主任吴明辉老师主持,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参加。

和晓冬老师

此次活动由初一(1)班班主任和晓冬老师主讲,其论文题目为《Be the best I can be(做最好的自己)》。论文主题来源于作者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积累和沉淀,贴合目前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痛点和难点,该主题对于学生的教育包含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在学习方面的教育意义——自强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中不求甚解、敷衍了事。提出“做最好的自己”,既不脱离现实生活,也没有空洞的说教,鼓励每一个学生做到最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我多努力一点,就能更好一点。

同时,“做最好的自己”暗示学生,学习不为家长、不为老师、不为他人,是为自己的成长发展;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再唯结果论,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在品德方面的教育意义——自律

现代的教育理念承认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我们也无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优异的成绩,但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不断完善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让他们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人,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承认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但是道德层次是不应该有高低之分的,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善意的人,一个无愧于自己良心的人。

赵中泽老师点评时充分肯定了和晓冬老师的发言并指出:看不到个体差异,一味的让学生横向比较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一个好的班主任,会引导不同的个体达到他们自己的最好。和老师的发言也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和肯定。

本次活动于下午3点结束,德育处将利用每周班主任会的时间让更多的老师来分享他们的德育教育心得。

供稿部门:  德育处、初一年级组

撰稿人:李洋洋、和晓东

附:(和晓冬老师的论文《Be the best I can be》)

Be the best I can be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 和晓东

做为一名初中的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和工作的繁琐,在现今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静下心来,在三年的初中学习中学有所成,思有所悟,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中,我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个教育主题:Be the best I can be(做最好的自己)。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每一届初一新生的第一节班会课,主题总是《Be the best I can be(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在学习方面的教育意义——自强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温室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现在的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已经越来越少,学习中敷衍了事,不求甚解已经成为一个常态。而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又往往落入一个俗套:遇到学习不愿意努力,不能按照班级常规要求学习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模式总会拿“我们小时候”或者“毛主席年轻时候”类似的事例来开头,教育学生要努力,要耐得住寂寞,可惜的是现在的00后们基本不吃这一套,对于他们而言,我们口中的这些例子距离太过遥远,太过虚无,也许只存在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和思想品德书本之中,相比于他们目前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自然教育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而提出“做最好的自己”这样一个观点,既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也没有空洞的说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客观差异,要求他们的成绩完全相同也不现实,但是鼓励他们去做到最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这样的教育思路让学生感觉这是可以做到的,只需要我比昨天多努力一点,也许就能比昨天更好一点。

同时,“做最好的自己”暗示学生,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不是为了他人,是为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们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再唯结果论,最重要的是这个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另外,对于一部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他们不愿意总是被老师或者家长拿来与同龄人进行比较,比如网上就有很多网友抱怨,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家长的教育总是以“你看看你,你再看看隔壁家的小明”开始,对于这一类的学生,靠通常的教育方式,容易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如果能够引导他们理解“做最好的自己”这个观点,同时借助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好胜心,既避免了他们的抵触情绪,也能调动起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有时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言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无论是大事小事,只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毫无保留的发挥潜力,那么成功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哪怕没能得到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付出也终会有收获,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二、在品德方面的教育意义——自律

现代的教育理念承认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我们也无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优异的成绩,但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学生德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学生不断完善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让他们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人,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

现在的学生,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手机、电脑、网吧……不一而足。让我们老师最为无奈的是,当今社会的功利、浮躁、道德滑坡等等问题,也让本该天真无邪的学生们受到了很不好的影响。学习不努力还在其次,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吹进了本该纯洁无暇的校园。当然我们星耀学校的学生总体是非常好的,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集体意识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不爱卫生、逃避劳动、上课迟到、午间管理聊天、随意进出教室,自习课影响他人学习、宿舍违纪等“小事”(打双引号)。这些“小事”单独来看,似乎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恰恰是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痛点,不但事关班级小红旗的评比,最关键是一旦这些问题在班级里积累起来、犯错误的人数多了,对一个初中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风班貌的影响很大。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教育当事学生就是给班主任的一道考题。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说轻了对学生没有警示作用,一旦没有注意方式方法,说得严厉一些,很容易导致学生、家长不理解,就容易造成一些负面的舆论影响。

而如果能让学生从“做最好的自己”这个层面来理解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工作遇到的阻力就会小一些。我当班主任时,不仅常常在班会、课上,也会在平时的聊天、谈话中跟学生阐明我的观点:我们承认个人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分数也许不能代表你在学校的全部表现,但是道德层次是不应该有高低之分的,一个人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弘扬正气。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善意的人,一个无愧于自己良心的人。不要认为我们的学生年纪还小,还不懂事,实际上他们的心智已经足够成熟,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和道理,所以让他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从平时的教育效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最后,“做最好的自己”,也是对我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鞭策,凡事尽力而为,无愧于心。 当然,我的这一点点感悟对于教育教学艺术这片浩瀚的海洋,只能称得上是沧海一粟,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们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