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开展班主任教育论文分享活动(三)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不仅要教学有水平,还要提高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因此,一个好班主任既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好老师,又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任重而道远。在2019年5月17日的班主任会上,德育处邀请王伟老师针对《国有民办学校体制下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析》这篇论文进行了专题交流,使大家得到许多启发和收获。

基于初中学生正处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又称公正道德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能够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基于同情、关心来对道德情境中的事件作判断。作为教育者更应觉察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因此,王伟老师谈到的以下三点让大家深有感触。首先,在平时教育引导学生时应注重务实教育。社会在进步,学生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如何引导学生在优越条件下努力读书值得我们深思。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举例需要务实,应用身边学生熟悉的事例,不能假大空和太土味,否则自欺欺人,最后只会感动自己。其次,在现代社会的高压下,学生对倾听和尊重的需求更多,比如班里一男生遇到学习困难,抱怨听不懂和不会做,后来深谈中才了解,原来该生年幼时玩具曾被没收,打屁股,老师还把玩具私自分配给其他同学,让该生从此萌生出远离老师的念头。可见,倾听让师生增进交流,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试想,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反而会让情况继续恶化。所以,训斥之余需要的是倾听,教育之余需要的是尊重。最后,在管理班级的日常琐事中,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严而有度,爱而有心,应正面引导,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有一种爱叫放手,班主任不要管太多和太细,否则反而事倍功半。

在轻松的氛围中,赵中泽老师点评到,用平和正面的情绪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学生远离负面情绪的干扰。“群雁高飞头雁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抓好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让学生感受到被爱和被信任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在阵阵掌声中,真诚的语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让与会班主任都获益匪浅。

附:王伟老师的论文《国有民办学校体制下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析》

国有民办学校体制下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析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   王伟

  :国有民办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一种学校体制,属于民办学校的一种。由于体制上与公立学校存在差异,办学目标、特色和发展现状、生源等也与公立学校有所不同。而这些差异性均体现在班级学生个体上。因此,在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上既有其独具特色的一面,亦不乏其困难与矛盾的一面。结合本班实例,总结、认知这一学校体制下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国有民办   班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常言道,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学生是班级的要素。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乎班级的学习风气、价值倾向,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品质。国有民办学校的目标在于办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自我管理能力,落实到每一个班任务艰巨。加之学生的总体经济条件较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较多,期望较高,因此,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学校品质建设的落脚点,又是塑造学生优秀习惯的出发点。

一、班级学生思想道德概况及根因

(一)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以纯良为主,基本上有两种倾向

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家长对学生的投入较高,学生所受的校外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因此,班级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呈现出两种倾向,即优良的思想价值观与相对滞后的思想价值水平。而这两种中,又以优良的思想价值观的学生占大部分。

从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差异来看,一个班内思想价值优良的学生多半具有以下特点:爱国爱校、热情负责、诚实善良、正能量。这部分学生平时热衷于班级建设,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并能够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多半品学兼优,思想价值观纯正的同时,求学也较为刻苦,多为班级学习的榜样。

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班内第一名同时也是年级一二名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在师生家长口中,最突出却是其思想价值纯良。记忆尤深的是,该生在一次晨会上创作了优秀的爱国诗篇,吟咏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在期末,该生甚至帮助同学补差提分,成为学习好伙伴。这得益于其早期家庭教育在习惯、思想的培养上的功夫。

作家于文岗在《面相与品相》一文中便谈及,一个人真正优秀的是其品相,而非面相。而实践也证明,组成热情、责任、善良、正能量这些核心品质的品相,正是帮助学生学习良性发展的助力器。笔者班上的这名同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的便在于其优秀的思想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而是全班优良学生的共性。

当然,凡事亦具有反例。

笔者的班内也有一部分思想价值观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笔者并不是批判他们的思想道德有问题,而是指出这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当然也肯定存在其可塑性,后文笔者会具体进行探讨。观察班内的这部分学生,他们思想价值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懈怠、随性、责任心和道德判别能力相对不足上。

(二)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根因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6岁左右的习惯、行为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12—13岁进入初中,14—15岁进入高中,青春期最叛逆的时段集中在初中时期;这又是其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简言之,这两个时段学生思想价值观引导的好,其便能成功成人,否则便面临着极大的叛逆与人格形成隐患。

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家庭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号召广大家长关注孩子家庭教育。

以笔者班内这两类学生的思想状况为例,其家庭在早期教育及青春期教育中的有效投入直接影响了学生在班级内的行为表现。这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在资源和条件充沛的情况下,一部分家长对物质给予的重视多于对思想道德影响的重视,对课外特长的培养和要求多于对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要求,对工作发展的渴望多于对孩子思想道德塑造的渴望,对社会世故的考究和模仿多于对孩子思想道德的示范和纠正,造成了少数孩子思想道德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其学习,甚至可能影响到班级、学校校风。

二、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亮点

优质教育是国有民办学校的办学导向,深化学校特色的发展,特别是德育特色的发展是国有民办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为此长期利用晨会、班会、讲座及社团等渠道进行德育教育。而从家庭及学生的入学期望来看,希冀以入校求学获得思想道德和学业的提升,是学生家长、本人的共识。从班级这个小“细胞”来看,引导学生向思想积极水平高、道德高尚人格优、学业发展循环良迈进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导向。

在这样的主客观背景下,班内学生基本能够相对积极地进行思想道德锤炼,有意识的甄别是非价值,潜移默化中形成新的、优秀的思想品质。

同样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本班学业中等的学生,刚进校时思想道德发展基本平稳,但在对友谊真谛、社会舆论、师长要求等方面,受主观感性理解及少部分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呈现出动摇不定的状态。特别是初二上学期,受到青春期的冲击,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性格大变,在家里撒谎,偷偷使用手机甚至欺骗家长等。但经过老师、家庭的沟通,每个“案例”背后无一都是孩子思想的动摇性。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利用学校“感恩·孝亲”三八节教育、宪法知识宣讲、青春期心理健康学习、集体春游等德育教育契机,积极调动优秀学生营造班级氛围。作为班主任,笔者积极联系各科教师,邀请家长到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配合家长进行要求与沟通,潜移默化地帮助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三方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积极,有意识,有变化。最终由难而简,由少而多地化解、纠正了这部分孩子的思想观念,使其向着阳光积极的角度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转化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宣传教育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由于国有民办学校以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深受社会监督,根植社会舆论的土壤,发展与否直接为社会评价所左右;故其班级对学生的培养形成了较高的要求。这样一种体制活力,促使了教师、家长、学生在“道德培优”上具有主动性和目标性。落实在具体的班级上,也就成了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责任,最终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的一种优良氛围。这是笔者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亮点,也是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助力点。

三、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困难点及改进

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总存在相对性。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存在学校、班级的差异,但却受到一些实际情况的制约,促使班主任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学习质量无疑是社会、家长最为关注的核心指标。学校在自身发展中重视德育的教育,但又不可能偏离学生学习质量的大背景,跳“独龙”。素质教育的本质从未排斥优秀的学习成绩,因而无论是学校、班级,还是家庭,对学生成绩的关注都是无法回避的一道坎。

就笔者的班级而言,在班级管理中确实遇到过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和物质生活需求,而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

笔者班内有一名同学,学习中等偏上,拥有一定的小才艺。从初一进班以来,家长对其成绩的关注极为严密。从家校配合角度看,无疑为一件好事。然而,过度的成绩关注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发展造成了忽视。家长心里预设的学习全能王、分数冠军,最终由于思想价值有所跑偏而半途落下。

得知这一情况后,笔者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笔者发现其母常以自身突出的职业成就“类比”和“要求”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在孩子的朋友交往、信息获得、心性人格上没有做过多关注。这一个孩子在思想上变得有些偏执,甚至对成绩弱的孩子表现出“差别有视”的较深观念。

还有另一位男同学,家长是研究生在读,自小为孩子提供了优良的生活。这名孩子接受了几乎所有高档次的私人教育服务;孩子的吃、穿、用,甚至于娱乐活动都在走“昂贵”、“品牌”路线。但与其物质层次不匹配的是,家长对这名孩子缺少精神关注,形成孩子自大、唯我独尊的性格;屡屡在同学群体中听闻其“自私”、“冷漠”的评价。更严重的是,这名“上流圈子”式教养出来的孩子,却屡屡成为班级卫生的破坏者,甚至易与社会问题学生接触,崇拜无管束的生活,更不能自行管束自己。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将主要功夫放在扭转家长思想观念上,通过电话讨论、到校面谈、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等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家长观点。所谓好家长是好孩子的天然教师。家长的观念转变了,深化了,孩子的观念自然就解决了。加之笔者是语文教师,语文课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也是转变其思想观念的法宝。经过近一年的影响,这两位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发展,甚至主动干预一些琐碎的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小事。两位学生中最为严重的那位“精英男”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学生除了成绩进步外,已经开始尝试着照顾同学的感受,开始试着培养独立人格,甄别是非,也学会了礼貌师友,对一些社会观点也习惯于从其两方面去看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缓慢的工程。笔者从教尚浅,但知雕琢心灵,决不可急于求成,亦不可半途而废。

 

什么是优秀的思想道德?爱国、守法、诚信、奉献、明礼、孝亲、互助……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下,诸如此类正能量的词汇多不胜数。国有民办学校从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先期教育、学校德育特色、社会舆论评价几个方面具有其独特性,转化到具体的班级,这些独特性在班级管理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上都需要科学兼顾。班主任在管理中利用好师生对追求优质的积极性,家长对寻求优秀的动力性,学校对办出特色的任务性,落实到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上,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功最终是以人格的成功为准,一个学校的成功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的纯良为上,一个家庭的成功是以孩子价值观念的高尚标榜。正如俗语所言,对一个人的动心,始于颜值,动于才华,终于人品。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俊道、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班主任工作艺术》葛明荣,王晓静;科学出版社

4.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魏书生;河海大学出版社

5.《班主任工作得失谈》,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主编;校区内刊

6.《我的教育故事》,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主编;校区内刊

7.《面相与品相》,于文岗,《广州日报》

供稿部门: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