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演讲:“做好人生的‘俭’法”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一切美德之源,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俭”,最早出现于《论语》中,用来形容孔子做事节制的品格。在《论语》中,孔子凭借做事节制的性格,问到了许许多多详细的国家情况,更好进行游说活动。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爱那个,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让孔子赞叹道:“贤哉,回也!”;    

伯夷与叔齐两人在生活和性格上就以俭朴,圣洁著称;    

周恩来总理也将俭贯彻到底。他平常吃饭时只吃馒头、菜汤,艰苦卓绝;他在死后将自己与妻子的遗产悉数捐给党,不留任何财产给自己。    

我们都称孔子为孔圣人,那么圣人能具备的美德,旁人便不具备吗?其实不然。人人都可以做到节俭,节制。    

有人说,古人节俭是因为当时物质没有保障,在当今“俭”便失去了刻意遵循的意义。真的是这样的吗?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这里的“俭”即指物质生活的俭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孔明口中的“俭”已超脱物质的范畴,上升到人的思想,精神层面。“俭”意为克制,规范。   

 物质层次的“俭‘,我们随时可做到。    在吃饭时,我们应懂得节约粮食,吃多少拿多少;   

 在穿衣时我们应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标,无需攀比名牌;    

在用东西时,我们应该把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资源……    减少对过多物质的追求,回归本来;回归对质朴勤俭的追求,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中、自然中别样的风采。   

  “俭”不仅体现在生活行为上,更体现在人的内心。提高自我的个性修养,需要内心恬淡而少有欲望,谦虚知礼。但修身养性又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是非常难得的事。由此出发,明确了这点,   才会在内心将欲望节制起来。    

 “俭”的最高层次即为克制,人应克制自己的私欲,克制自己对于他人的偏见,克制自己对于他人过分的爱,克制自己人性丑恶的一面,上帝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就是一颗会克制的心。如果说人不会克制,那人和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培养节俭的品德尤其显得重要。    

我们曾经认为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在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如果不学会节俭,可能很快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富饶的土地,广袤的草原,洁净的空气,甘美的泉水将会变成奢侈品,珍稀品。地球上没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没有可持续的发展,用不了几代人,地球的资源将会消耗殆尽。    

节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感于人类对自然无限的索取,很多国家兴起了一种叫“乐活”的生活方式,它不认同过度盲目的追求,一味扩大的竞争,大量生产垃圾商品为前提的消费文化,不喜欢过度拥有奢侈品,过于功利的现代文化,提倡在不破坏环境,爱护大自然的前提下,推广有助于防止气候变化的环保,健康产品或服务。   

 从生存,生活到“乐活”,“俭”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心灵变迁过程中,即使让你做一个穷游客,啃着干面包,做到山顶上看满天星光,想起午后亲吻过的暖阳,你也会感到生命的伟大。在环游世界后,坐着游轮的三等舱,靠在小小的玻璃窗上,看海平面泛起月光,你也会忘记许多悲伤,这都是“俭”所带给人们的美好。你会看到悠长月光下的锦绣人生。    

供稿部门:2017级初三(1)班、德育处

撰稿人:周李杭禹、简昱丞、姜懿容、汤若瑾、李昱霖

演讲人:赵泽爽、周李杭禹、李冰、杨瑞敏、李昱霖、李禹霏

指导老师: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