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地理教研组2020地理高考总结经验交流

  • 谈备考

进入高三备考阶段,如何处理好地理学科内容繁多与时间紧迫的关系,做到高效备考,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

高考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两本选修。

复习阶段时间安排复习战略复习战术
第一轮2019年9月-1月分解考纲
落实双基
据《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过关
第二轮2020年2月-4月建构体系
突破主干
以小专题构建知识体系分类分项突破主干知识
第三轮2020年5月-6月模拟训练
强化能力
通过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强化考试技能、培养心理素质

(一)第一轮复习:知识必须落实到位。

1、分解考纲,每一个考点要落实在常规教学中,学习的针对性越强,学生的积极性越高。不能让学生简单的瞄一眼考试说明就结束。尤其是后进生。

2、个人觉得,考纲就是一个基本题型库,任何题都是这些基本题型的转化组合,帮助学生认识题型的表现形式和组合转化规律。因此第一轮复习中要建立基本题型的总结,如特征类、原因类、条件类、区位评价类、影响类型、方法措施类的总结。为答题奠定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为主,突破主干。

  1. 建立知识网络,加强知识内在联系。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 建立分析模型,梳理解题思路。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近年来的地理试卷,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近年来有些知识在试卷中的复现率很高,也说明了主干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年的地质剖面图。对于主干知识,主要采用小专题的方式逐个突破。专题复习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地理知识的体系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①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

②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人口、城市、与交通;农业与工业等,分析其区位特点、成因、规律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③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区域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由于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④地理图表知识:日照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质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图表的判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高考的成绩,在专题复习中,要求我们能够进行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进行综合归纳,获取和解读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今年考查了折线图特征。

  • 培养解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

从近几年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审题方面:①审题不到位、不准确、不全面;②读图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③不能准确确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

答题方面:①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不熟悉,不能准确答题;②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答案的准确度不高;③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总结;④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层次不明确;⑤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关键词错别字多。

答题指导:①学会分析试题;②掌握做题与得分方法(做选择题和综合题的方法)。

心理调整:①不要过多的给自己施加压力;②平和心态积极应考。

训练答题:按要求答题。答出关键词。答出技巧。勇于作答。

4、关注热点、焦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知识运用。

要求考生思考社会经济现象,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现象,使地理学习服务于生活本身。

  •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强化能力,知识外延。

围绕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心理调节、应试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查找近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其所选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甚至一些热点话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停留在讲知识、讲课本的浅层面上,必须要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实际运用,准确适当地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加以整合,关注身边的地理事件,给学生呈现新鲜的知识外延。

二、谈不足

1、帮扶后进生持续性不足。

年级上积极采用了结对子、VIP等方式帮扶后进生。但是需要不断改进,尤其强调帮扶的持续性,至少高二就要持续进行。后进生的帮扶是考验老师体力、耐力、意志力的磨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坚守。

2、没有及时围绕新课标调整教学目的、内容。

全新的高中课标颁布后,高考地理的命题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特点,教师和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高考,预测未来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备考,2020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3卷)进行评析如下。

  • 关注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做得不够。

如第1、2、3题以产业活动为例,要求考生思考社会经济现象,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现象,使地理学习服务于生活本身。如第4、5、6题,以折线图反映我国的人口问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信息的理解、综合处理能力。

(二)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创新性思维培养不足

如第9、10、11题,9、10题目相对基础。但是11题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考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出题角度虽然有别于常规,考查了学生较为生疏的生态恢复现象,但是有利于培养考生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三)辩证的分析问题训练少。

如第37题,利用毛乌素沙漠展开问题,第一问:归纳湖沼与风沙活动的关系。第二问:说明流动沙丘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第三问: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少,试做出合理解释。重在考查基于区域特征的地理因果关系推理和人地关系评价能力。第四问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是否赞同及理由。该问题辩证的分析人地关系。

  • 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不足

    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设计模拟情景,学生再设计推理是卷3突出的实践能力体现。一些简单动手能力,一些同学缺乏动手体验的训练丢分。

3、阅读,涉猎少,区域认知能力明显较弱。

学生需要加强对地理相关书籍的阅读和涉猎,建议在班级上订阅相关书籍、播放相关的影像,如《中国国家地理》、《行星地球》、《星球研究》等,增加区域认知。

供稿部门:地理教研组

撰稿人:张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