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

1978年,研究人员Dweck跟Carol Diener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她给小朋友出了不同难度的智力拼图,并记录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话语。很快地,那些无助的小朋友便开始责备自己,其中一个说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迷惑了。”另外一个孩子则为自己辩解道:“我的记性一直不好。”但是,智力拼图还是被源源不断地抛给了这些小朋友,而且越变越难。“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有些孩子叫嚷道。但是他们的抗议没用,Dweck还是不断地向他们抛出难题。最后,这些孩子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坚持说:“我放弃了。”接着,他们就开始讨论起别的话题,想借此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刚才猛烈的智力拼图轰炸中解救出来。“这个周末有一个才艺展示,我会扮演秀兰邓波儿。”其中一个女孩说道。但即便是这样,Dweck还是不肯罢手,她给他们抛出了更难的题目。那些成功的孩子不仅仅能够接受失败,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失败。当智力拼图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开始责难自己;他们会舔舔自己的嘴唇,然后说道:“我喜欢接受挑战。”“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并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地,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还有一个孩子,当他被给到一个非常非常难,几乎就不可能解出来的题目时,他也只是抬起头看看实验者,然后说道:“你知道的,我还想着你能给我点线索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实验情境。
正是因为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不同的反应揭示出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让我们逐步走向成功(成长型思维模式),相对立的另外一种,可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阻碍(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她于2006年出版的专著《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学》提出的一个信念体系。
成长型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改变和成长。
固定型思维方式: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他一生都是在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天赋 ,以固定的观念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意识到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存在时,我们可以不断对自身状态进行反省,并不断加以改进。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人认为,有难度的工作可以提升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人倾向于选择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和培养新技能的目标,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能够坚持更久并秉持乐观的态度。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元素,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良好的心理特质相关。这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差异。如下图所示:

结果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提早进入发展的停滞期,从而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不断提高自我实现的水平,形成不断学习的良性循环。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存在两种思维。比如,个性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所以人们在不同的领域可以发展不同的思维模式。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呢?首先,我们和孩子一样都需要改变自己,虽然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但是我们可以逐渐去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当然,前提是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才智等,可以通过训练塑造和培养。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境的刺激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每次获得新信息时,就会产生新的突触,而复习已有知识时,突触的连接会更加巩固。
第一步,接受: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第二步,观察: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第三步,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
第四步,教育:教育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并邀请他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改变自己和孩子并非易事,思维模式的转变也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而且还需要长期保持这种思维习惯并付诸于行动。
1.今天比昨天进步最重要。持续不放弃的努力才能抵御挫折,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正是查缺补漏需要努力的时候。我现在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不断挑战和学习之后有有所提高。
2.注重过程,分析问题。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我们的语言,其实很关键,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积极地讨论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策略、挫折和学习情况。学习他人正确的方法,并且认真做,自己也可以变得更好。
3.鼓励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孩子赢得了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夸赞其聪明,还要总结经验,争取做到更好。不要让孩子只是自夸聪明,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努力和学到了什么。当我们觉得已经很完美时,不妨鼓励自己,不断尝试和努力,还能做得更好。
“不少孩子被认为没有竞争力、固执、不服从命令,而他们实际上只是不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该如何去学习?我们是否经常威胁、惩罚和忽略他们,而不是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找到可以让自己成长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当注意,避免定义式的评价,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引导孩子直面挑战,用成长的心态看待天赋和聪明,把失败当成重要的经历和体验,一起梳理犯错失败的原因和可改进的空间;学会抛开他人的眼光,要树立榜样,用淡然的态度看待这些评价。
愿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成为更有勇气和开明的人。

供稿:德育处

撰稿:李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