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附中梦想与荣光——校史与荣誉篇

踔厉奋发、梦想荣光构成了云大附中在时代底色下的发展历史主旋律,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传统精神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让我们一起徜徉在校史长廊,回溯校史湾流,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抉择中汲取力量,沉淀情怀,开拓未来。

九十六年前的1927年春,东陆大学开办附属中学,云大附中的前身就这样启航于那个苍茫且奋进的年代。1930年5月,东陆大学附中停办,1936年恢复办学,更名为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学校辗转于云大校园、小东门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迁至路南县城坚持办学。1948年再次停办;1954年至1961年,为培养建设新中国的人才相继开办了云南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工农预科和附中,由著名散文家、诗人李广田先生担任校长。1961年夏再次停办。

步步维艰的附中在历史洪流中从未停止过前进。时间来到1982年,为解决云大教工子女上学问题,云大子弟中学开办。子弟中学从1985年首届就创造了中考总分夺冠的“开门红”,到1988年取得了中考所有指标第一的“满堂红”,办学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88年7月15日,云大附中在成绩斐然的子弟中学的基础上复校,进入了稳步推进、全面提升、跻身名校的办学时期。

如今的云大附中已发展到一校九区,拥有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星耀学校、呈贡校区、会展学校、西林分校、大学城校区、星耀喻昭学校、俊发未来城学校和西山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约2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18000人,教职工1300余人,已成为云南省顶级教育旗舰。

此间,云大附中高中部于2007年7月整体搬迁到星耀路108号,同年9月,招收初一新生,建立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云大附中星耀校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做强了高中、拓展了初中、开创了小学,创办十五年,晋级一级一等完中,树立了十二年制学校品牌,三个学段多点突破,全面开花。其中,初中部起点较高,管理出色,师资雄厚,很快在昆明市及云南省脱颖而出。学校于2018年4月更名为云大附中星耀学校;2022年8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分设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教育学段。

遵循“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的校训,坚守“诚正敏毅”的优良校风,高举“质量、特色、品味、服务”的办学理念,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学校接连斩获了“中国质量奖银奖”、“云南省政府奖”、“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典范——人民满意的学校”、“全国特色学校”、“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等国家级、省、市、区级诸多殊荣。

回首一路走来,我们从占地狭小的江岸校区走出,一辈辈附中人披荆斩棘、薪火相传,这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里的星空也越来越璀璨。我们始终铭记自己是理想的捍卫者,是信念的传递者,曾有无数英杰在云大附中执教或学习: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先生、《铁轮》作者张天虚先生、科学家庄育智、戴永年先生,“南疆丹娘”孙兰英烈士以及31位革命烈士。

在前辈校友的感召下,附中师生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用行动在新时代继续书写辉煌。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

新时代的云大附中星耀学校也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学校坚信教育永远发生在路上,成为云南省首家组织跨省研学游的学校,将学生带出校门,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访红色遗迹,拓宽了学习的路径,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者的勇气与决心。学校老师们也同样走出校门,以扶贫支教的形式肩负起一所名校应有的责任。

云大附中这四个字,正在以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式被记住。在这里,我们拥有自己的校服,在人群中,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共同底色;我们拥有自己的校歌,从楚图南先生所做的《山国的儿女》到余建忠老校长亲创的《云大附中之歌》,那是我们刻进血脉的旗帜飘扬;我们拥有自己的校徽,那是我们一脉相承的气质标志。云大附中的形象就这样在点点滴滴中被一笔一笔勾勒。我们不去定义它,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创造它。

1995年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视察云大附中。1997年,云大附中七十周年校庆前夕,李副总理为附中题词“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作贡献”。这是国家的嘱托,也是时代的嘱托。

今天,云大附中正在以更为青春的样貌、更为坚定的决心,更为进步的内核,信守承诺,续写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