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贺岁福满门 瑞气盈庭万象新——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小学部“国旗下的思政课”元宵节篇

草木萌发

春山可望

人间烟火所及处

皆是团圆的许诺

龙腾虎跃迎元宵

金龙献瑞送吉祥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小学部

全体师生祝您:元宵节快乐!

十二楼前灯似火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与“中元节”(孟兰盆节)和“下元节”并列,合称“三元节”;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非常喜欢吃一个名叫元宵的姑娘做的汤圆。一年正月,天气特别寒冷,汉武帝伏在案上处理朝政,不知不觉间睡着了。梦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姑娘火神君,她遵旨下凡人间,途经皇宫正好感到饥饿,正要找食物吃。汉武帝立即吩咐元宵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火神君觉得非常美味。于是向汉武帝透露了一个天机,说正月十五晚上,玉皇大帝要命她火烧金都,让汉武帝赶紧迁都。

汉武帝从梦中惊醒后,担心京都百姓安危,忧虑成疾生病了。后来,汉武帝把梦中事告诉了群臣,有一位学识渊博的大臣名叫东方朔,想出了一个妙计化解了这场灾难。

由于玉皇大帝是在南天门观看,不会御驾亲临火烧京都现场。东方朔就让元宵姑娘带领一群宫女,每人手端一碗火神君爱吃的汤圆在正月十五晚上走街串巷地供奉火神君,让她不要火烧京都。然后让家家户户在门口挂上花灯,在里面点燃蜡烛。同时让百姓们在大街小巷燃放焰火,让京都一片红光,制造出热热闹闹火烧京都的假象,以障眼法瞒过玉皇大帝。果然,计划成功了。汉武帝非常高兴,重赏了东方朔和元宵姑娘,并命令把汤圆改名为元宵!由于汉武帝担心第二年火神君又会过来火烧京都,于是决定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也要做元宵供奉火神君,家家户户挂花灯、放烟花,这些习俗就这样被慢慢延续至今……

《咏元宵节》

对于元宵节,不同诗人都在诗词中表达了他们的对节日的喜爱,清朝学者阮元《羊城灯市》诗云“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元宵节的寓意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元宵节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家人团聚、朋友相聚,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还寓意着祈求平安、幸福和团圆。在这一天,人们会放飞孔明灯、点燃灯火、吃元宵等,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祝福。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机会。可见,元宵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的习俗与故事

1.赏 花 灯

元宵节最富盛名的习俗莫过于赏花灯了。这些花灯各式各样,有的形似生肖动物,有的则模仿古典人物,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在古代,人们相信灯火能驱走黑暗和邪恶,带来光明和好运。因此,观赏花灯不仅是欣赏美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祈福的手段。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吃 元 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元宵即“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都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日子越过越红火。

3.猜 灯 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猜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舞 狮

舞狮、又称”狮子舞”、”舞狮子””狮灯”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扦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舞 龙 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6.踩 高 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上元安康丨诸事皆圆

新日初始,上元节至
元宵佳节,三五风光
圆月圆人安,岁月无恙,生活晴朗


除夕的灯火还未尽,
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即将要升起,
祝愿大家新年胜旧年,一切皆如所愿!

供稿 | 德育处

撰稿 | 严婧嘉

图片 | 严婧嘉

编辑 | 严婧嘉

初审 | 尹韶明

终审 | 旷锦锋